:: Japanese :: :: E-Mail :: :: Add Favorite :: :: Sait Map ::
 
  产品与服务网屏编码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计算机技术急速发展,作为数据信息记录的媒体,已由最初的磁介质媒体发展到光介质媒体,存储器媒体等。但是将普通纸作为大量数据存储的媒体却很少被言及。
  另外,最初作为超市结算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1932 年由美国哈夫大学提出了一维条纹码的提案,被广泛利用至今。 80 年代末期,为满足宝石、半导体、制药、机械部品等行业应能记录更多信息的需求, 1989 年由美国 Intermec 公司开发了 Code49 ,从此二维条码诞生了。在此之后 DataMatrix , MaxiCode , ArrayTag 等相继登场,在日本也开发了 CPCode , QRCode ,并被列入国际标准。
  但是二维条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很难跳出一维条码的局限,首先所有的二维条码的提案仍然采用将黑色区域表示信息代码“ 1 ”,白色区域表示信息代码“ 0 ”,而没考虑利用图形变化来直接地表示一个完整的信息代码(如 0 ~ 9 , A ~ F ),造成信息表示的冗长。其次,二维条码同一维条码一样必须单独出现,占用了空间,而且易于被复制,安全性差。况且纸张污染对二维条码的正确解读是致命的问题。   随着打印设备,扫描设备精度不断提高,同 15 年前二维条码出现时的硬件设备条件比,有了很大发展, 1200dpi 、 2400dpi 高精度的打印机、扫描仪已不再司空见惯。于是在金融保险领域中,提出了在纸上进行大量数据记录及印字更加精细的要求。特别是在日本金融行业中,计算机的数据在法律上的规定一定要打印在纸上进行保管。目前因纸上不能存储数据,所以还需要用硬盘进行备份。这些信息如能直接在纸上储存,不再用硬盘进行备份,将会更加安全、方便。这样的需求显然用二维条码技术实现是比较困难的。
  当前,随着复印机的普及,印刷文件被非法复制,个人信息流失问题已成为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对印刷打印的文件如何像电子文件那样可加密和解密,以及文件中加入防复印代码以防非法复印,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针对这样的需求用二维条码因上述的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个可以将印刷打印的内容用数据代码的形式来表示的方法。
  再有,用 OCR 文字识别的方法,将打印在纸上的文字信息读入数据库,这样的手法一时得到相当大的关注与期待,然而在长时间的开发中,人们已认识到汉字的数量之多,作为 OCR 文字识别的精度要达到 100% 的程度几乎不可实现,因此实用范围很小。
  特别是以美国的研究者为核心的数字水印理论的研究非常盛行,有大量的论文被发表。但绝大多数是为解决防复制或防篡改等的安全问题,仅仅是针对某一图像埋入特定的记号或图形。而将大量计算机数据代码直接埋入印刷品中很少被论及。
  最近, 日本发明人 木内及藤井提出了关于 “由个人识别信息生成装置及个人识别信息读取装置所组成的个人识别信息系统” ( 专利公开号 : 特许公开 2000-79782) 。即,针对个人身份证等本人的照片的背景,用不同的网屏形式作为本人的“特定 ID ”。这从解决方案的目的上以及实现的手法等方面与在纸上记录并读取大量数据信息差距甚远。